大家有吃過餛飩吧?
那種咕溜、咕溜的口感,一口一顆的把餛飩吞入口中,多汁的薄皮配上飽滿的肉餡實在過癮!
(圖/台灣窩客島)
但是有沒有發現雲吞、抄手、扁食吃起來也幾乎一模一樣呢?
那又為什麼有不同叫法呢?
一位鄉民就提問了"問! 雲吞、餛飩、扁食、炒手差別是什麼?"
(圖/窩客島)
本來只是無心之問,沒想到回到超專業回覆:
首先回到2000年前,
用西漢時期標準來看的話,
扁食、抄手、餛飩、雲吞差別的正確答案就是:
扁食是叫扁食的餛飩
抄手是叫抄手的餛飩
雲吞是叫雲吞的餛飩
也就是..大家都是餛飩啦,幹嘛分那麼細!
的確,「餛飩」這個詞的相關解釋,
最早是在西漢被提到:「餅謂之餛,或謂之飩。」
可見餛飩是麵食中的一種餅,
而古時候是用「湯餅」的方式,
把麵皮+肉內餡在湯汁裡煮來吃。
廣義來說只要是這種做法的,都叫做餛飩
主要是在不同地方產生不同的稱呼,
『橘生淮南則為橘 橘生淮北則為枳』
就是這個概念。
扁食是比較客家做法的餛飩;
抄手是比較川式做法的餛飩;
餛飩是比較北方做法的餛飩;
雲吞是比較港式做法的餛飩。其中叫餛飩最常見,
要強調本土客家味就會叫扁食,
要強調港式就會叫雲吞,
要強調川味就會變抄手。
簡單分法是
有打內餡 → 扁食
有加紅油 → 抄手
廣東風味 → 雲吞
都可以 → 餛飩參考Google的搜尋次數排名的話
餛飩在台灣最多間;
扁食是本土客家味的才會說扁食;
抄手也是很多地方都有賣;
雲吞就最少,通常強調港式餐廳最容易看到。大概就4降。
這篇實在是太神啦!因囡看得都目瞪口呆
網友看了也都傻眼:
「你餛飩系?」
「廣義餛飩論 狹義餛飩論」
「其實臺語講餛飩反而就扁食」
「抄手好像是因為像把手抄進袖子包所以叫抄手」
「專業推」
「餛飩王喔」
「專業認真想吃給推」
「天津有分 雲吞 餛飩 一個是濃湯薄餡 一個是淡」
「長知識了 謝科普」
「好恐怖….你根本是XX扁食的老闆吧!! XDD」
via CK101