豬肉是台灣人餐桌上最常見的肉品,各部位口感有著極大差異,會製作成不同的料理。不過日前就有民眾抱怨肉才剛買回家就發臭,懷疑攤販老闆在騙年輕人。對此,另一名專業人士也跳出解答「1部位少吃」,更直言:這是業內人士才會知道的事。
日前有民眾在臉書社團中提問「買了梅花豬肉回家後,發現肉裡竟有米色且粗粗的塊狀物」,貼文當時引起討論,更有人分享自身經驗,「有些市場攤販欺負不懂年輕人,之前買了肉回家冰1、2個小時,再拿出就已經變灰臭掉了」。
對此,熟識豬肉市場的原PO,也忍不住在臉書揭露真相「通常是業內人士才會知道的事,懂的人會盡量少吃這個部位,就是梅花肉」。
原PO解釋,梅花肉肉質軟嫩,油花分部均勻,口感相當好,是許多老饕喜愛吃的部位,但很不幸的是該部位是打針的首選,豬跟人一樣也會有不同的體質,打針後的狀況也不盡相同,有些豬的梅花肉會如同照片般出現肉瘤,瘤的內部是綠色,淺綠,偏黃,有些已經乾掉變粉狀,有些呈現膏狀,有些是水狀, 其中以綠色又膏狀水狀的最臭,像大便一樣臭,有些甚至很刺鼻,有些腫瘤集中在一個位置,或大或小,但有些是分佈在整塊梅花肉上,一大塊處理清乾淨只剩一點點,「肉販會將這些病變的位置切除,切乾淨後再擺出來賣,最怕的就是外表看起來乾淨完整,試了幾刀也都沒有瘤,但內部藏有腫瘤沒被發現而賣給消費者,因此不是肉販故意欺騙消費者,而是沒處理乾淨。」
✪過去就曾有民眾買梅花豬回家,發現切開後有米色塊狀物。
他隨後補充「但並不是所有的豬都會有這種病變的腫瘤,我個人估計大約10頭豬大概6-7頭或多或少都有,真正健康又漂亮豬就比較少了。這狀況非常普遍,肉販都見怪不怪,但搜尋了網路,發現這方面的資訊相當少,應該是肉販都很努力在清,比較少被民眾碰到,也沒人在談論這東西」。
最後原PO也表示「完整肉塊的豬肉,市場攤販賣的幾乎都會處理的很乾淨,且生肉這東西完全無法造假,隔日賣不完冰過的也很容易辨識,攤販也會先把當日的賣完,遇到節日不夠賣才會從冰箱拿隔日剩下的來賣,夏天採購最好的時間是6-8點,這時候通常肉販已處理好可以專心做生意,天氣也還沒變熱,肉還很新鮮,因此越晚去買,肉的新鮮度越差,熱門部位也被買光。凡事一定要自己親身用心經歷過某個職業,你才能懂那些外人不知道的事,才不會輕易被唬爛,懂一些知識也才不會誤會別人在欺負自己。」