現今孩子們的作業考題較為靈活,即使是簡單的加減乘除,也常讓爸媽感到頭痛。近日,就有一名家長分享一道小二的數學考題,「83-37最接近多少?」看似簡單的減法,竟讓許多人傷透腦筋,不少爸媽看了正確解答後,納悶的說是什麼邏輯?
原PO在臉書社團《汐止集團》上貼出一道國小二年級的數學考題,表示「煩請大家幫忙解惑一下小二考題,數字46最接近多少?,答案為什麼是40而不是50?真心不懂請教。」只見題目寫著,「估估看,答案最接近多少?83-37=( )」,而答案有「60、50、40」三個選項,不少人都能直接算出答案是46,應該最接近50,結果沒想到正確解答竟不是50,而是40。
貼文一出,一票人也看得一頭霧水,「要跟老師說改錯了吧」、「真心希望這題可以上新聞耶!不然我會以為老師改錯了,跟不上現在的教學阿嬤的我。」
就有家長點出解題關鍵在於「估估看」三個字,也就是需要「先估算再計算」,將83以及37兩個數四捨五入後再計算,因此答案將會是「80-40=40」,而不是先把答案「相減後才估算」。
底下也有許多人跟著補充,「因為是二年級數學,以課本講解方式解題,不是我們一般理解的解題方式解題,這主要是看小孩會不會算前先抓大約數」、「此題並不是把答案相減後才估算,而是在計算之前進行『估算』,83接近80,37接近40,因此80-40=40。這個概念也會應用在將來的『估商』概念當中,在計算前進行估計,以求得接近的結果。」
但大家聽完後則感嘆,「基本上,出這個考題真的很沒有意義啊」、「搞死一堆人了!把題目和答案丟給國中生,照樣三天三夜爭論不完」、「這到底是什麼爛題目爛邏輯,什麼邏輯,我也覺得怪」、「台灣的教育真的有問題」、「人性可以這樣算,數學別這樣算啊」。
不過,也家長表示,她的小孩也做過類似的考題,主要是「估算數字再做運算」,但出題老師基本上會寬鬆地接受兩種答案。另外,她也提醒家長們,「現在一綱多本和以前的統一版本不同了,要看該版本教材內容指導孩子,才能更理解教學內容,我們爸媽也要做功課了。」